光伏产业应加速产业整合 |
编辑:无锡世通仪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光伏产业应加速产业整合 |
2012年是我国光伏产业较为艰难的一年,企业承受较大经营压力。2013年,光伏产业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既有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新兴光伏市场快速崛起等有利发展趋势,又有供需严重失衡,欧盟“反倾销、反补贴”大棒威胁等不利因素。
企业竞争仍以价格为主产业整合难度大 我国光伏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产能阶段性过剩。规范国内光伏行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成为行业共识。预计2013年,企业间的竞争仍将以价格战为主,致使企业难以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 (一)多晶硅保持低位运行,产业整合有望见底。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7万吨,同比略为下滑。受供需关系及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90%的多晶硅企业已停产。预计2013年,多数停产的多晶硅企业将被淘汰,行业的回暖预计要到2014年。(二)电池组件产量增速放缓,产业整合仍将持续。2012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近23GW,同比略有增长。美国去年已终裁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双反”税率,欧盟也将于2013年6月对我国光伏出口产品做出“双反”初裁,预计占全球半壁江山的欧美光伏市场将受到贸易壁垒影响,向我国光伏产品开放的海外市场需求约10GW。2013年,全球组件产量预计为 36GW~40GW,基本与2012年持平。我国电池组件产量在23GW~28GW之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但由于2012年电池组件的整合并未有效发生,2013年仍将承受产能阶段性失衡压力。 三)全球传统装机市场下滑,国内市场大幅增长。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市场将达32GW,同比增长近10%;我国新增装机量达4.5GW,同比增长67%。受欧债危机等影响,传统装机大国普遍在下调补贴费率,市场发展重心逐渐向新兴光伏国家倾斜,中美日光伏市场正在加快崛起。预计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5GW以上,其中欧洲市场仅占全球的40%,较2012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中美日将贡献近45%的新增市场装机量。乐观情况下,我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0GW,同比增长122%,市场将呈现集中与分布式发电并进的局面,大型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分布式电站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地区。(四)产业整合较难推进,企业仍将承受价格压力。我国光伏危机的根源在于光伏生产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产能阶段性过剩,规范国内光伏行业发展、推动自主创新成为行业共识。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规范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推动行业整合。我国太阳能电池各企业间产品同质性较强,在产能阶段性失衡的情况下,产业仍将承受价格压力。目前,主要大厂电池组件制造成本约为0.6美元/W,而国内市场报价已低于4元/W(含税价,海外报价也在0.41欧元/W左右,已接近甚至低于企业的生产成本。预计2013年,产品价格反弹阻力较大,企业间的竞争仍将以价格战为主,致使企业难以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当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产能在GW量级以上,如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等,他们的实力相当。如若仅靠企业之间的竞争进行优胜劣汰,可能有损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一些欲涉足光伏产业的大型国企,本着并购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在观望、等待最佳切入时机。一些中小型光伏企业则在停产蛰伏,行业略见好转时,将伺机开工,这也将进一步延缓产业的整合。 外部贸易不确定性增加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国际贸易保护调查的频繁出现,加剧了产业困境。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正在酝酿实施产业转移,欲通过到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风险。同时,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开拓也朝着多方位、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一)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外部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已对我国输美太阳能产品终裁征收高额“双反”关税,欧盟也启动了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的“双反”调查。由于我国近70%的出口产品依赖欧洲市场,一旦欧盟做出相关税率惩罚,对我国光伏产业影响更为致命。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中欧光伏贸易纠纷,在应对上也积累了丰富经验,预计此次贸易纠纷最终会通过磋商解决。另外,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如印度、澳大利亚等也意欲仿效发动对我国光伏产品的贸易保护调查。国际贸易保护调查的频繁出现,加剧了我国产业困境,也给我国光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间接增加了企业成本。 (二)国外祭起低价竞争策略,我国无奈启动贸易救济措施。受国外多晶硅企业低价竞争策略所影响,多晶硅市场价格快速下滑,致使我国9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停产,仍在维持生产的企业亏损较为严重。在美欧已对我国下游电池组件发起“双反”调查的背景下,为维护我国多晶硅产业利益,我国多晶硅企业申请对美、韩、欧多晶硅产品发起“双反”贸易调查,此举也是对光伏外部贸易环境恶化的一个策略性回应。与此同时,针对欧盟部分成员国出台的“本地化”保护条款,商务部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面对咄咄逼人的低价竞争和贸易保护做法,我国也只能据理力争,无奈选择启动贸易救济措施。 (三)产业发展出现转移,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受国际贸易保护做法影响,我国光伏企业正在酝酿实施产业转移,欲通过到海外建厂等方式规避贸易风险。同时,对全球市场的开拓也正朝着多方位、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而不再局限于欧洲市场。此外,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光伏企业业务逐渐由以往的电池组件制造向下游系统集成甚至电站运营拓展。一方面可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可促使业务多元化,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国内如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重点光伏企业已纷纷涉及下游系统集成业务,预计到2013年,主要光伏企业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将占据其总收入的10%以上,至2015年,占比将提高至40%以上。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仍将承受整合压力,虽然产业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产能没有有效降低,产业整合推进较难,市场仍将承受供需压力,加上外部贸易环境恶化,不确定性增加,产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三角债”问题凸显融资呈现惯性化 为了保证现金流,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影响了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大,“三角债”问题凸显。当前光伏困境的根源在于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性较强,从而引起恶性低价竞争。目前,产业整合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供需阶段性失衡的局面仍将持续,企业仍将承受价格下降压力。加上我国光伏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在美国上市的10家光伏企业平均负债率为80%,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流吃紧。为了保证现金流,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应收账款周期也在不断拉长,相互拖欠账款的现象较为严重,有逐渐发酵成为“三角债”的趋势。一旦有企业倒闭,恐将引发 多米诺骨牌式的企业倒闭风潮,巨额银行贷款无法收回,恐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信贷收紧,融资呈现惯性化。我国光伏企业实力相当,且普遍存在债务高企、现金流吃紧等问题,谁能获得信贷支持,谁就能在这场拉锯战中取得先机。而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对大型光伏企业普遍存在大额贷款,企业破产也会造成其坏账损失,金融机构将可能继续对其老客户进行授信支持,以支持其在整合中能够存活或胜出。如国家开发银行将对我国“六大六小”光伏企业进行支持,这12家企业多为其此前授信的对象。但这可能导致我国一些优势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融资,也不利于部委相关产业政策的协同。 三大型发电集团涉足制造业,电站采购凸显锁定化。大型发电集团是未来光伏市场的主要开拓者,以全国电站建设最快的青海格尔木地区为例,在2011年新并网的583MW电站中,5大发电集团旗下的企业占据了 63%,而民营企业仅占 12.5%。大型发电集团实力雄厚,电站运作经验丰富,且有发展新能源的需求,在申请电站“路条”中也有优势,是未来光伏电站建设的主体。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现在这些发电企业均有不同程度涉足电池制造业。如国电和中电投已涉足从硅料到电池组件的制造环节,大唐、华能和华电也在酝酿进入光伏电池制造环节。但发电集团的涉足主要是为其下游电站开发进行配套,并无意向制造环节大力拓展,其结果是其产能将锁定国内大部分光伏市场,直接造成光伏企业国内市场份额的降低,无疑会加剧光伏企业困境,也不利于光伏成本的下降。 总的来看,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面临“三角债”、扶持政策难以切入等问题,产业发展也将呈现市场本地化、信贷惯性化、招标锁定化三个发展趋势,这些均不利于产业的规范和困境的突围。 |
上一条:贵州:以电价改革促能源建设 | 下一条:英利集团梁田:扬长避短发挥光伏优势 |